【特别关注】“裂变”新动能开辟新赛道 ——2022年终特稿之二
发布日期:2022-12-22信息来源:株洲日报
时间的年轮,刻印下奋斗者的足迹。
大战一场接着一场,大考一个接着一个。市场主体、重点项目、产业链、“小巨人”企业、“百日攻坚”……这些浓缩着株洲发展万千气象的关键词,记录了株洲极不平凡的2022。
事必有法,然后可成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,“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”。我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,做好“裂变”文章,坚持以裂变促创新、稳增长,传承推广“厂所结合”基因密码,以需求牵引供给,依托优势领域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裂变新主体、新项目,开辟产业新领域新赛道。
纵使面临诸多挑战,株洲经济依然韧性十足。这是来自制造名城的自信作答:持续裂变,释放量质齐升新动能,积厚成势向未来。
●孵化裂变,市场主体育增量
2022年全国“两会”中外记者会上,李克强总理的一个比喻令人印象深刻。谈到即将实施的大规模退税降费政策时,总理说:“所谓水深鱼归、水多鱼多,这是涵养了税源,培育壮大了市场主体。”
从这个层面理解,“水”是流动性,是市场活力;“鱼”则是一个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市场主体。近年来,反复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,打乱了原有的经济运行节奏。关于“水”和“鱼”的话题更是与日俱增。
这也是“裂变”工作思路的真正逻辑。裂变是促发展的金钥匙,是培育市场主体和稳增长的源头活水。优势产业、领军企业在创新领域和技术跃迁中不断裂变,是株洲产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所在。
于纷繁复杂中抽丝剥茧,株洲决策层敏锐抓住了市场主体这个关键变量。经济发展的根基在市场主体,保市场主体就是稳增长。不断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,让万千市场主体万紫千红、浪潮奔涌,为市场经济夯基固本,株洲经济“这片大海”就一定会激荡澎湃活力和强劲动能。
深刻理解市场主体之鱼的重要性,我市开展 “市场主体培育年”活动,以超常规举措放水养鱼,深入实施规工企业培育、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培育、优质企业裂变、“金芙蓉”跃升和“千名干部联千企”等行动,梯次推动个转企、小升规、规改股、股上市,创造一切条件让鱼“游”得更欢、“活”得更好,推动企业孵化裂变,吹响了以市场主体的高质量发展助推“三个高地”建设的号角。
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0.1万户,新增“个转企”2148家、“四上”企业357家,居全省第二!市场主体培育“裂变”出红彤彤的成绩单。
不但要小鱼成群,还要有大鱼引领。在此基础上,我市在数量众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,筛选出一批优质中小企业,作为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的后备库,一大批“小巨人”企业正在茁壮成长。
变化非常可喜:今年,我市新增国家级“小巨人”企业21家,其中4家源于本土企业裂变,总数达58家,居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;国家重点“小巨人”新增9家,总数达25家。按照每1000亿GDP对应的重点“小巨人”数量计算,株洲的单位密度居全国第一。
一个市场主体的梯度培育“金字塔”,已在株洲成型。
●扩散裂变,项目建设强后劲
近年来,面对复杂局面,我国坚持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。
其中,稳投资是重中之重。根据各地的实践经验,一个城市经济活力如何,重大项目是“晴雨表”。对冲疫情影响、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预期目标,更是离不开重点项目的托底、拉动作用。
以项目促投资,以投资稳增长。我市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稳经济、促增长的“驾辕之马”,以项目之进促发展之稳,推动行业扩散裂变,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,跨行业、跨领域催生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,拓展产业发展空间。
“只有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,推进一批批大项目、好项目、强项目,才能集聚更足发展动能、厚积更强发展后劲。”这是全市上下的共识,以项目拉动创新裂变,以投资引领产业聚变,实现城市质变,带动株洲创新能级、产业能级、城市能级的大幅跃升。
投资的载体是项目,主体是市场主体。妥善解决各类市场主体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痛点、难点问题,让市场主体安心经营、如鱼得水,才能让他们扩大投资、放心建设。
大道至简,实干为要。
以坐不住的紧迫感、慢不得的危机感、等不起的责任感,我市多措并举、多管齐下,强化打造“三个高地”指挥部统揽,市委常委会会议成员联系14个百亿元项目、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联系15个重大项目、市领导联系75个重点项目,形成高位推动态势。
重担压快步,风雨催征程。
紧密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,最大限度发挥了投资拉动作用,抢占了新赛道发展先机。推动产业链招商,深化“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”行动,引进“三类500强”企业投资项目32个,居全省第二。
同时,推行工作项目化、团队专业化、管理扁平化,开展项目建设“三比三看”和“百日攻坚”行动,新开工394个、竣工163个,中车双碳产业园、北斗产业园、“引洮润株”、三一智慧钢铁城等项目加快推进,大唐华银退城进郊、炎陵抽水蓄能、攸县抽水蓄能、中车时代功率半导体、风光资源开发利用等5个百亿项目开工,创历史之最。
从裂变到聚变,今日之项目,就是明日之产业。全力以赴抓投资、上项目、促发展,一个个项目的招引与建设,正在全市上下奋楫扬帆的干劲和汗水中,加速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。
●生态裂变,产业链建设强集群
12月16日,知名财经自媒体“秦朔朋友圈”发表长文《一座中部小城,何以坐拥两大世界级产业集群?》,盛赞株洲是一座“实力远超名气”的内涵城市。
株洲的“内涵”在哪里?答案就藏在产业集群中。
“在株洲,喝一盏茶的工夫,可以把制造一台机车的上万个零件,在方圆5公里范围内集齐。”省委常委、省委宣传部部长杨浩东用一个形象的例子,展现了株洲产业集群的优势。
这是株洲“稳链强链”的生动注脚。
产业集群包括市场主体之间、产业之间联系,还包括空间上的集聚,是产业链的更高级形态。当前,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,战略机遇与严峻挑战并存,“稳链强链”已成为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任务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要“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”。
一支竹篙难渡海,众人开桨踏浪行。对于各地而言,确保产业链的安全、稳定、畅通,不是选择题,而是必答题。
裂变是闪光的新生,也是脆弱的起航,市场对一个刚刚裂变出来的项目通常是失灵的。要对项目和企业转化落地全流程进行问题梳理,建好孵化器、创业园,引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要素,发挥好政府作用,搭建好裂变舞台,构建产业生态。
我市着力强链延链补链,提升产业链服务效能,打造良好产业生态。健全“链长制”,市委常委会成员牵头推进13条产业链建设,完善“两图两库两池两报告”,严格实行“月调度、季讲评、年考核”工作机制。
持续开展“国企带民企、大手牵小手”产业对接,上下游协作、大中小融通、产供销协同更加深入。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经验获工信部推介。
做大做强产业集群,需要龙头牵引,也需要上下游企业的联动布局、深度融合。我市鼓励龙头企业“内外兼修”,既做好内部“裂变创新”,又围绕上下游“开枝散叶”,实现良性互动发展。
例如,中车株机、中车株洲所发挥厂所结合优势,聚焦元器件、零部件、材料、算法等根技术创新,推动产业链从下游向中游、上游发展,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;宏达电子与11个创新团队组建项目公司,成功孵化出株洲宏达陶电、株洲宏达磁电等1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,成为产业集群投资的企业标杆。
在时钟转向年关的嘀嗒声中,一份份捷报汇成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。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满怀信心大步走,株洲努力写好“裂变”的特色文章,从逆境中闯出了一条“稳增长之路”。
责任编辑:市工信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