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特别关注】厂所结合:制造名城的基因密码
发布日期:2023-03-21信息来源:株洲日报
365老玩家入口_彩票365app老版本软件下载_office365ios版本
“一杯咖啡的时间,就能集齐生产一台电力机车所需的上万个零件。”今年3月,全国人大代表、中车株洲所董事长李东林把株洲制造业的优势带到了全国两会现场。
这种高效链接、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背后,是株洲特有的“厂所结合”创新模式在起作用。2011年3月,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到株洲考察时指出,株洲所真正转制,真正与生产力相结合,体现了研发与生产紧密结合、有机结合,带来了国产化、创新能力的提高。
牢记殷殷嘱托,株洲持续解放思想、转变观念,发挥“厂所结合”创新优势,勇担打造“三个高地”重大使命,举全市之力培育制造名城、建设幸福株洲。
厂所结合,正深度改变着株洲。
“1+1>2”的独特标签
株洲人的“热带水果自由”,很可能和一条铁路紧密联系在一起。
北起昆明,过中国磨憨铁路口岸和老挝磨丁铁路口岸,最后到达老挝首都万象的中老铁路,2021年12月3日开通运营后,来自东南亚的水果经昆明快速销往全国各地。其中,从泰国果园枝头采摘的新鲜榴莲通过中老铁路运抵昆明,仅需7天。
一年多来,一列列色彩亮丽的列车奔驰在中老铁路上,为周边地区带来了可见可及的发展变化,也彰显了“中国制造”“株洲制造”走出去的生动实践。这条“黄金大通道”背后,正藏着株洲“厂所结合”的经典案例。
例如,复兴号动车组(鼓型)“绿巨人”由中车株机公司牵头研制;有高铁“心脏”和“大脑”之称的牵引电传动和网络控制关键核心技术,由中车株洲所提供;为动车组提供了强大动力的牵引电机和牵引变压器,来自中车株洲电机;半数道岔来自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道岔分公司;动车组所用的高性能防腐涂料来自飞鹿股份。
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。“厂所结合”,实际是科研生产一体化的尝试,探索实现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、无缝对接。其最大优势是能及时引导设计和开发,在生产过程中第一时间发现科研存在的问题,并及时将其解决,转化科研成果,克服科研与生产脱节的现象。
这正是株洲制造业的独特标签。数十年来,株洲充分放大这种“1+1>2”的优势,即“中车株机+中车株洲所”“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+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”“株硬集团+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”模式。
一个主机厂加一个研究单位的配置,使得科技资源的配置和政策设计紧紧围绕市场主体进行,在每一个新产品、新技术、新领域的突破上,都紧密协作、携手向前。
创新生态的生动实践
2022年8月,工信部公示第四批“小巨人”企业名单,湖南天桥嘉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入选。
短短4年便后发赶超,成长为国内无人天车研发佼佼者,这一切都离不开产业生态的沃土。该公司负责人介绍,通过与中车株机、中车株洲所的紧密对接,借力全球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技术,公司先后研制出5G+远程操控智慧天车等一批深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。
没有创新生态,就没有创新驱动。“厂所结合”大有作为背后,正是株洲创新生态的生动实践。
致力于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制造名城,株洲在“聚焦、裂变、创新、升级、品牌”上持续发力,全市形成了以53家国家级平台为引领的全产业覆盖、多层级支撑的产业创新体系,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58家,先进轨道交通装备、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进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,位列全国制造业百强市第36位,国家创新型城市第37位。
12家业内单位联手,“拿下”全国行业唯一的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,跨界融合、协同创新;中车株洲电机等10家行业领军企业携手,共同组建湖南国磁动力科技有限公司,“摩拳擦掌”抢占永磁高地;成立全国唯一的功率半导体技术创新战略联盟,组建8个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……
传承“厂所结合”基因,株洲采用“创新中心+创新联盟”模式,搭建开放式创新平台,联合上下游共同研发,成功突破轨道交通智能感知等“卡脖子”技术80多项,进一步彰显了株洲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发展成色。
打造株洲制造“撒手锏”
“厂所结合”,呼唤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在各自领域大显身手。
株冶集团生产副厂长柳祥国,是很多市民都熟悉的名字,他获得过“中华技能大奖”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“全国第十届技术能手”等荣誉。2月28日,2022年“大国工匠年度人物”评选结果揭晓,柳祥国入选提名人选。
柳祥国在生产中创新了一种“边板定位法”,当年直接实现经济效益增长2000万元左右。从2008年起,他的多项创新成果得到应用,每年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1.2亿元以上。同时,“柳祥国劳模工作室”已先后培养优秀班长、技师21名,优秀实习生67名,攻克技术难关11项,创效3200多万元。
人才是推动发展的“第一资源”,“厂所结合”的根本在人才。
“择天下英才而育之,聚天下英才而用之。”近年来,株洲大力实施“人才新政30条”,培育了以刘友梅、丁荣军、尹泽勇3名本土院士领衔,以171名领军人才、11名全国优秀企业家为重点,以11万名高技能人才和30多万专技人才为支撑的人才队伍,放大地区发展的人才“核能量”,不断打造株洲制造“撒手锏”。
如今,株洲正在围绕“3+3+2”现代产业体系,发挥“厂所结合”优势,强化创新人才支撑,以专兼职、柔性引才、飞地合作等多种方式,激励高层次科技人才参与株洲建设。
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。未来几年,株洲将力争新增2个到3个千亿产业集群,形成世界级、国家级、区域级产业集群集体冲锋的态势,在全力以赴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展现更多“株洲风采”、贡献更多“株洲作为”。
责任编辑:市工信局